一、“分餐制”是中国的历史传统; 
  
	二、分餐制有利于预防唾液、呼吸道、消化道传染疾病的传播; 
  
	三、长期摄入食物过量,很容易产生肥胖、脂肪肝、高血脂等健康问题,分餐制有利于饮食量的控制; 
  
	四、分餐制不仅是疫情期间的特殊手段,更是餐饮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。 
  
	五、如何实现分餐制: 
  
	餐台围台分餐法。在外就餐时,先由服务员将菜品摆在餐桌上,在报菜品名称后,进行分餐,若要食用尚未分完的菜肴,可使用公勺、公筷。 
  
	厨师分餐法。厨师在厨房将制作好的菜肴按照用餐人数一一分配,由服务员上桌。 
  
	自助分餐法。在外就餐时,每位顾客都使用双筷双勺,一套自用,另一套用于夹取桌上的菜肴。除此之外,火锅类餐品,可以采用一人一个小锅的形式,自涮自食,既方便又卫生。 
  
	家庭分餐。在家庭中,家长根据家庭成员布菜,合理搭配主食和菜肴,定量分配,使用公勺、公筷。夹菜时,要使用公筷将要吃的菜肴取到自己的餐盘中再吃;喝汤时,不可直接用汤匙舀汤喝,可先用公勺舀到自己碗里,再进行食用。这种方式有利于人们的健康,避免浪费,还可以起到教育子女的作用。 
	实行分餐使用公筷公勺,不能再说说而已,如何做到?有以下几点建议: 
	一、在家吃饭时 
	固定餐具:每位家庭成员有自己的碗、筷子、勺子、水杯,外形或颜色上容易辨别。 
	践行分餐:把做好的饭菜直接分到家庭成员的盘子、碗里面,大家只是围坐在桌子上一起吃饭。 
	公筷公勺:不能分餐,每个人使用自己的碗、筷子和勺子吃饭,在每个菜盘、盆、锅等盛食物的容器上,放上公筷公勺,每个人都用公勺公筷夹、盛食物。 
	二、在外就餐时 
	提倡带上自己的筷子和勺子,把餐厅的餐具作为公筷公勺。 
	使用餐厅的餐具,主动要求在每个菜盘、盆、锅等盛食物的容器上配备公筷公勺。 
	改变传统的“中式共餐”习惯,关键要转变观念和认识,要积极践行,更需要每个人坚持不懈的努力,久而久之,使之变成代代相传的健康生活方式。